2019年,中国学会生物医学超声工程分会以“新工科背景下的智能超声诊疗”为主题,围绕超声与光声等研究发展的热点前沿,就人工智能在超声方面的挑战与机遇,超声微流控芯片的物理场定征,三维超声智能成像、穿颅超声、超声骨诊断新技术,医学光声成像与骨骼肌被动弹性超声定征等内容,邀请了国内多位专家学者与会报告交流。 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郭霞生副教授做了题为《超声表面波微流控芯片中物理场定征》的分会报告。报告首先介绍了超声表面波微流控芯片在细胞生物学、药物筛选、临床检验等领域的广泛应用;然后,报告了课题组在声表面波激励下聚二甲基硅氧烷(PDMS)微流腔内声场仿真分析研究,以及通过追踪示踪粒子群的动能变化,测量腔内驻波声压和器件电-声转换系数的实验方法等研究。相关研究对于超声表面波微流控芯片的标准化和计量具有借鉴意义。
西北工业大学光学影像分析与学习中心黄庆华教授做了题为《三维超声智能成像与半自动乳腺超声分类方法》的分会报告。介绍了在快速三维超声图像重建技术、自动化三维超声弹性成像,以及半自动乳腺超声计算机辅助诊断等方面的研究成果。相关研究有望在临床上获得应用。
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林伟军研究员做了题为《超声穿颅相位校正的数值模拟和实验》的分会报告。利用超声穿透颅骨,对颅内脑组织进行治疗、神经调控或成像,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。由于颅骨与周围组织的声速、声阻抗差异巨大,使透过颅骨的超声能量衰减,并伴随相位畸变。报告介绍了在超声成像算法中加入相位补偿,从而改善穿颅成像效果。该工作可以为颅脑诊疗设备研发提供理论指导。